在進軍汽車行業的新征途上,車BU要成為華為最鋒利的一把刺刀,沖在推動產業新四化轉型的最前面。雖然華為自己也知道,這不是贏家通吃的游戲。
任正非此前回憶說,自己童年時代曾有過一段漫長的低谷期,痛苦之時就悄悄拿起《毛澤東選集》一遍又一遍地讀,作為自我反思的一種方式。
后來霸業初成,昔日用來“臥薪嘗膽”的毛澤東詩詞,又成了任正非主題演講的靈感。就在華為手機業務淌過轉型深水區的2014年,他在季度區域總裁大會上發表了題為“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講話。行至結尾,任正非難掩內心的興奮——
“或許,有人會說咱們華為機會主義。但是,我就是要逼著大家轉型,就像當年我逼余承東一樣,消費者BG不就轉型過來了嗎?我之前還對老余講,你們這棵桃子樹上,到最后一定要結出西瓜,不能就只結桃子這一種商業模式??!”
那是華為消費者BG的掘金時代,任正非熱血沸騰,身處大浪淘沙、英雄輩出的拐點,“六億神州盡舜堯”,華為人都應該都有當英雄的夢想??!
就在2014年,華為消費者BG的業務銷售收入已高達122億美元,同比增長30%,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7500萬臺,同比增長45%。特別是榮耀系列,2013年的銷售收入才有1.09億美元,但相關數字到2014年就實現24億美元的突破,同比增幅超過21倍。
只是,江湖一夕風云變。
短短兩年的時間,華為遭到美國方面的四次制裁,且一次比一次來得兇險,手機業務也面臨供應方面的極大挑戰。身處巔峰,進退皆是深淵,為了彌補手機業務的財務損失,華為決定邁出試水賣車的關鍵一步,還在此次上海車展高調亮相,對外發布了車BU旗下的一系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這一次,被逼轉型的不只余承東。
余承東是華為常務董事,也是橫跨消費者BG、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云計算的掌舵者。王軍則是車BU總裁,在最近兩年的多個重要場合,他都被推向舞臺的中心,成為對外最多強調“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高管之一。
就在上海車展即將啟幕的前一天,王軍的車BU組織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新聞發布會,秀出了華為包括鴻蒙車機系統、4D成像毫米波雷達、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在內的多項技術新品。定位于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為在“造車”的賽道上,路徑和思路已經越來越清晰。
進擊“造車”修羅場
去年底,華為扔下一顆“深水炸彈”。借著旗下Mate40系列手機公布國內售價并正式上市的契機,他們在上海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了旗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最新進展,并正式對外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英文全稱: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
在現場,王軍再次強調了那句話:
“華為不造車,目標是幫助車企造好車?!彪m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以及智能車云等多項新興業務集成為獨立品牌,業界普遍認為,這是華為確認自身Tier One方向定位的重要信號。
王軍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幫助車企造好車,有很多種方式。一種,是做傳統的Tier One,直接給車企提供零部件;一種,是提供平臺化業務,平臺再對外提供給OEM,OEM則可以找第三方合作或者親自操刀;最后一種商業模式,就是他們現推的HI品牌模式,客戶的全棧解決方案都由華為提供。
用品牌的方式做全棧,華為是有底氣的。
在王軍看來,優勢主要有三點:
其一,是生態。生態優勢主要表現在數據和操作系統方面,這也最能體現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其二,是算法。之前傳統的燃油車或非智能車并沒有涉及太多算法,但當下的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以及車云領域就不一樣了,業界對算法的技術要求很高,操作下來難度也大,需要長期積累。剛好,華為在算法領域積累了大批人才、算法模型和經驗庫,這些都可以利用在最新的車零部件產品里。
其三,是軟件。軟件是算法的最終體現,王軍帶領的BU車已擁有超過4千人的員工規模,且公司大部分人力和資金也投入到軟件開發。
上述三點,共同構成了華為挺進汽車行業的護城河,他們現階段的很多能力都聚焦在軟件、算法、數據應用和操作系統方面,且能將軟件和算法真正深入到智能網聯車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能力的構建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技術維度的長期積累。
這是一個修羅場,機遇與風險并存。
內部挑戰,主要是盈利問題。
華為的最高層,給了BU車項目多長時間的緩沖期?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此前在一次采訪時提及過,盈利是一切業務的核心考量,華為BU車先期是按產業投資規律做的粗線條規劃,一般來說,華為新業務實現盈虧平衡的平均周期,約為八年。他們深知,在汽車業務的推進上,不可操之過急,亦不可急功近利。
外部挑戰也很復雜。
王軍自己也坦言,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的真實寫照可用四個字來形容,“戰戰兢兢”。而他自己帶領的車BU,在試水的前期也走了不少彎路?!败嚠吘故擒?,安全最重要,華為之前并沒有汽車行業的太多積累,業務啟動初期的當務之急,是構建安全方面的能力,達到車規級要求?!?/p>
智慧座艙三板斧
此次車展,智慧座艙是個強話題。
就在車展啟幕的前一天,華為車BU也對外公布了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最新思路:聚焦于計算平臺、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車機OS)及核心服務、顯示平臺和軟硬件生態,幫助車企、一級供應商和應用伙伴開發實現智慧座艙相關的前沿功能和技術服務。
其核心,是華為智慧座艙“三板斧”。
板斧一,是鴻蒙車機OS。
業界眾所周知,操作系統是智能汽車的核心,更是智慧座艙的靈魂,鴻蒙車機OS是華為面向“車”的操作系統,通過一芯多屏、多并發、分布式外設等能力,打通人、車與生活。而作為這套操作系統核心能力的HMS-A(HMS Automotive),則包括了語音、視覺、觸控、聲音區分以及OTA等能力,并把這些能力以API的方式完全開放出來,對智慧座艙賦能。
板斧二,是增強現實平視顯示器。
增強現實平視顯示器(以下簡稱:AR HUD)是一項可在汽車擋風玻璃上的新技術,可實時投射道路提示、標志和警告?;诠饧夹g領域的長期積累及AR引擎等黑科技,華為打造了小身材、大視角、高清畫質的AR-HUD,提供駕駛安全輔助的同時,還能兼顧面向未來的用戶娛樂體驗。
板斧三,是麒麟車機模組。
在自動駕駛領域,華為推出了“華為八爪魚”開放平臺?;谟布?、數據、高精地圖、算法這四大自動駕駛最核心的要素,華為構建了一套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自動駕駛閉環迭代的開放平臺,旨在通過車云協同的能力封裝、標注能力和虛擬仿真,協助車企零基礎構建自動駕駛的開發能力,降低開發門檻。
該平臺有三大能力:
一是,把算法、數據、算法解耦,實現了車云協同?!叭A為八爪魚”開放平臺既可以支持華為MDC,也可以支持其他主流的異構硬件。高精地圖也是解耦的,支持NDS、OpenDrive等多種主流標準。
二是,將沉淀積累的平臺能力開放出來,通過預置的2000萬框標注數據集、20萬仿真場景庫、完整工具鏈和標注算法,以及場景數字孿生、虛實混合仿真、日行千萬公里的大規模并行仿真等服務,實現了自動駕駛的0基礎開發,做到“開箱即用”。
三是,云服務完全安全合規。
自動駕駛是方向
在此次車展現場,華為推出了高分辨4D成像雷達。在傳統毫米波雷達的基礎上,高分辨4D成像雷達可實現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目標檢測置信度和檢測范圍,同時進化出像激光雷達一樣的4D高密度點云,實現更豐富的感知增強應用和更高的感知要求。
那么,華為在ADAS領域究竟如何布局?
在戰略層面,華為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都想要。王軍告訴《汽車公社》記者,毫米波雷達在部分天氣條件下確實有其弊端,但是在性能角度勢必會取代低線束的激光雷達,“讓激光雷達往高線束的方向走,毫米波雷達則逐步取代低線束的激光雷達,長期下去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在未來,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都能在技術的維度有各自的創新,整體成本能降下來?!?
自動駕駛的另一個賽道,是高精地圖,它是自動駕駛的“感官系統”,無論是對精度的要求還是覆蓋面的全方位協同,都與傳統地圖完全不同。
王軍向《汽車公社》記者透露,華為目前已經有了高精地圖采集的資質,而獲得相關資質的初衷,就是為了做好自動駕駛。
高精地圖是破局自動駕駛的關鍵,特別是在城區。最早追溯到2019年,華為就找到國內高精地圖的廠家,但當時這些廠家采集的更多的是高速公路和結構化的道路,城區道路很少有采集?!拔覀冊噲D與他們合作,發現成本太高了,按照現狀,我們是無法無法采集齊能支撐業務的所有高精地圖的?!?
權衡再三,華為決定自己操刀。
申請高精地圖資質,獲得國家批準,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如何降低采集高精地圖的成本,這個似乎更困難?!昂芏嗖蓤D的設備非常貴,如果想采集來自全國的地圖,成本太高,且超出華為的預期。所以,我們最后選擇自研采圖設備,利用自己開發的處理器和傳感器,有計劃地去采集需要的數據?!?
王軍向《汽車公社》透露,他們現階段的初步計劃是,在今年把北上廣深四個大城市采集完,如若順利,可能再新添兩個城市?!拔覀儾杉乃俣纫巡粩嗉涌?,主要是得益于地圖生產的流程還有技術基本已經具備。明年還會再擴大到十幾個大城市,基本上每隔三個月就會迭代,增加新的城市?!?
自動駕駛,數據也是一個難題。王軍提出的路徑思路,是“穿歐洲鞋,跳美國舞,走中國路”。
穿歐洲鞋,和汽車安全有關,而車的功能安全標準此前都是從歐洲引進的;跳美國舞,是要學習美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如ICT(信息、通信、技術)等如何引入電動化車型,華為需要向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學習;走中國路,是因為中國的路況相對復雜,對自動駕駛數據采集的要求也更高。
其中,核心數據最為關鍵。
王軍告訴《汽車公社》記者,真正的自動駕駛數據是不可獲取的,而最關鍵的核心數據又取決于長維的corner case(極端情況)。目前,華為還無法解決所有的極端情況,王軍透露,他要求車BU團隊能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基礎上,再尋找一個更牛的傳感器,未來能探測到現階段看不到的極端情況。
布局汽車多年,華為究竟顛覆了誰?
王軍很認可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觀點,無論電動汽車還是智能汽車,真正能顛覆這個行業、生態或產業鏈的,其實應該是自動駕駛?!爸挥凶詣玉{駛,才能把整個汽車行業給顛覆掉,我們不是為了顛覆而顛覆,但趨勢應該是這樣,未來的大趨勢也是這樣?!?
趨勢決定方向,自動駕駛,這是華為車BU未來投資的重點,但具體的戰略性布局,絕不止于軟件和算法?!白詣玉{駛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對于未來的判斷,我還是希望能聚焦核心業務,同時把基礎技術和基礎支撐做到最好,發揮傳統ICT的優勢?!?
在進軍汽車行業的新征途上,車BU要成為華為最鋒利的一把刺刀,沖在推動產業新四化轉型的最前面,雖然這不是贏家通吃的游戲。
但是,華為想贏。